北京正式搬出北京,11月15日起40万人东迁(图文详解政策)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与新型智库零距离
来源:搜狐焦点、明日通州、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
2018年10月18日,北京市国资委发布正式消息,确定北京市委市政府即将在11月15日正式启动搬迁工作。将会陆续推动超过40万人正式入驻通州城市副中心,都看看这次东迁将为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吧。
1. 11月15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启动搬迁!40万人东迁到通州副中心拉开序幕!
首期启动的可能是四套班子和四小部门的搬迁,合计将会达到2万人左右的规模。将会陆续推动超过40万人正式入驻通州城市副中心!
2. 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活区落户大厂,投资共计100亿,共建共享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资源!
3. 三年超万亿建设副中心北三县进入协同发展区
10月24日,第22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在北京开幕,北京市政府专门就通州城市副中心未来的发展做了详细解读:
第一,从2018年到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总投资规模将会超过1万亿,预计将会启动1000个项目,重点其实还是在轨道交通、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上面,未来三年城市副中心基本成雏形。
这个投资规模与雄安新区的计划安排基本一致,除了目前确定的八通线、17号线东延计划,可能将会有6号线东延、18号线东段计划,22号线也将会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第二,北三县正式进入通州协同发展区,三统一规划即将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根据时间的进度安排,在北京市政府搬迁之后,三统一规划有可能在2019年春节之后正式公布实施。
第三,三统一规划将会正式确认廊坊北三县成为通州城市副中心发展的产业协同区,疏解北京人口,安置非首都功能,属于通州的“小雄安”。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到2035年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成为低碳高效的绿色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智能融合的智慧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公平普惠的宜居城市。
01
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
据了解,此次《控规》严格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进行了细化落实,提出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地上建筑规模约1亿平方米。同时,划定约9平方公里战略留白地区,为城市后续发展预留空间。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实现生态空间面积达到总面积的40%以上。
记者了解到,《控规》在2016年开展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基础上,遵循中华营城理念、北京建城传统、通州地域文脉,提出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以一带、一轴为统领深化城市空间结构,组织城市功能布局,以组团、家园为单元提供城市公共服务。
其中包括,依托大运河构建城市水绿空间格局,形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带;依托六环路建设功能融合活力地区,形成一条清新明亮的创新发展轴;依托水网、绿网、路网,形成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美丽家园(街区)。此外,还提出因地制宜构建一条设施服务环,整合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有机串联组团和家园,建设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城市社区。
为了完善功能承接体系,提高对中心城区的服务保障能力,《控规》提出,城市副中心将聚焦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三大主导功能,搭建科技创新平合,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承接中心城区40-50万常住人口疏解。
02
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人
“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将成为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特色。《控规》着重提出要处理好水与城、蓝与绿、古与今的关系:全面增加绿色空间总量,实现森林入城,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人。构建结构清晰、布局均衡、连续贯通的多级绿色空间系统,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100%,让蓝绿交织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底色。同时,提出要保护并利用好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讲好运河故事,构筑全面覆盖、亘古及今的历史文化传承体系,充分展现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在城市风貌方面。《控规》提出通过重构城市空间秩序,依托大运河塑造由古及今、古今同辉的城市风貌。构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风貌格局,展现“绿心环翠承古韵,一支塔影认通州”的新时代城市画卷。加强高度管控,划定基准高度管控区,建立舒缓有序、格局清晰、通透疏朗的城市高度秩序。建设低密度城区,加强建筑规模整体管控,划定规模适度、紧凑集约的强度分区。加强对建筑风貌、城市色彩、第五立面与公共空间等方面的全域全要素管控,全面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03
从家步行5分钟可达各种便民生活服务设施
同时,《控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居民需求放在重要位置。提出在每个街区设置一处家园中心,将部分公共设施适当集中设置、混合设置,就近满足居民的居住、就业、交通、教育、文化、医疗、休闲等需求,实现居民从家步行5分钟可达各种便民生活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可达家园中心,享有一站式社区生活服务,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达到100%。
04
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1. 构建不依赖小汽车出行的绿色交通系统
针对交通、职住、环境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控规》提出将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在绿色出行方面,由以车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构建不依赖小汽车出行的绿色交通系统,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以上;构建舒适便捷的小街区、密路网,实现路网密、节点通、快慢有序,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2. 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在职住平衡方面,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公平普惠的民生服务体系,动态调节住房供给,实现城市副中心住房供需平衡、职住就近平衡。
3. 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20% 以上
在环境治理方面,建立绿色低碳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20% 以上。形成多元共治的环境综合治理体系,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水生态系统基本恢复。
———— e n d ————
推荐阅读
昨天,与习总书记一起座谈的民营企业家都有谁?(附习总讲话全文)
【原创】长三角经济走廊大设想:寻找G60科创走廊之后的下一个发力点?